010-60532752    400-651-8810
税前扣除的基本条件
来源: | 作者:浩信咨询 | 发布时间: 2023-12-13 | 344 次浏览 | 分享到:

税前扣除的基本条件


从理论上讲,为取得应税收入实际发生的全部必要正常的支出都应该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以确定净所得,只不过对于不同种类的支出而言,确认和配比的时间有所不同。新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新税法将可以税前扣除的支出明确为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实际发生,即真实性:第二,与经营活动有关,即相关性:第三,合理。真实、相关和合理是纳税人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可以税前扣除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税前扣除的首要条件。真实性是指除税法规定的企业未实际发生的支出可以扣除外,如加计扣除费用,其他任何税前扣除支出必须是已经真实发生的,真实性原则一般要求未实际发生的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如预计负债可能会导致企业将来的支出义务,同时也要求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不得在税前重复扣除,如企业购买原材料或商品发生的相关税费,尽管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按照规定这部分应计入存货的成本,在存货销售、转让或处置时扣除,而不能将购买原材料或商品发生的相关税费直接作为企业的支出在税前扣除,否则会造成对同一支出重复在税前扣除。新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除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在判断纳税人申报扣除支出的真实性时,纳税人必须提供证明支出确属实际发生的有效凭据,如发票、自制凭证、进口报关单等。对于凭据能否证明其费用确属实际发生,要依赖税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纳税人的诚信度高低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如工资费用分配表加上雇员的名册、劳动合同及领取工资的签单等在一般情况下就足够证明工资费用的真实性,如果纳税人有多次偷税记录的,悦务机关可能还应实际抽查一定数量的雇员确认是否确有人。除非税法有特定要求,纳税人在申报扣除费用时.不需要同时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资料,但是纳税人要保留有关凭据备查。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纳税人税前扣除的支出从性质和根似上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税法第八条所称企业实际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人直接相关的的支出。对相关性的其体判断一般是从支出发生的根深和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而不是从费用支出的结果,如企业经理人员因个人原因发生的法律诉讼,虽然经理人员摆脱法律纠有利干其全身心投人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上可能确实对企业经营会有好处。但这些诉讼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分析属于经理的个人支出,因而不允许作为企业的支出在税前扣除。


相关性要求为取得的不征税收入所形成的支出进行限制提供了依据。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的不征税收人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由于不征收入是企业非营利性性活动取得的收入,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与企业的应税收人没有关联。因此,对取得的不征税收人所形成的支出一般都有限制性舰定。如对特定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用于构建固定资产,其折旧不得在税前扣除。


相关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如何将个人消费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区分.特别是对私人控股企业这一问题尤为重要,与经营话动无关成本身不属于经营活动的个人业余爱好或个人消费支出不得作为经营费用扣除。对干个人消费话动有两个因索很重要,一是主导性因素是个人消费:二是投有现实的获取经营利润的机会.不能构成现实意义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个人娱乐和经营活动难以区分的有“周末农场、养马和博彩”等。判断相关性的主要方法是看有无合理的利润预期,有无现实获取经营利润的机会等。


三、合理性

合理性是指可在税前扣除的支出是正常和必要的,计算和分配的方法应该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根据扣除的支出在真实的基础上必须符合合理性的要求,合理性的具体判断,主要是看发生支出的计算和分配方法是否符合一般经营常规。一般经营常规,如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与所成交的业务额或业务了利润水平是否相吻合,工资水平与社会整体或同行业工资水平是否差异过大,合理性质原则为防止企业通过不合理的支出,调节利润水平,规避税收,以及全面加强我国的反避税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关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为双重目的的扣除提供了依据,比如当某费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发生于应纳税收入产生的过程中时,或当某些费用既勇于经营活动,也用于非经营性活动时,其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合理部分的费用是可以扣除的。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