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0532752    400-651-8810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康美药业案
来源: | 作者:姚文华 | 发布时间: 2023-11-07 | 3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写道,当利润达到 10%的时候,资本家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 50%的时候,资本家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 100%的时候,资本家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当利润达到 300%的时候,资本家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资本逐利和人性缺陷在财务造假方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我们认为的天经地义中,永远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险恶真相,看似朴素的一句话,却直击世间真相,荡涤愚者灵魂。在上市公司的花式财务造假案例中,每个造假操作都让人惊见骇闻,舌桥不下。 


众所周知,通过操纵收入实施财务造假是上市公司最常见的造假手段。根据复式簿记的原理,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在利润表虚增收入和虚增利润,就必定会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留下痕迹,露出破绽。由表间关系可知,收入造假反馈到利润造假,利润造假反馈到资产负债表,而负债造假需要债权人配合且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斯是之故,利润造假最终反馈到资产虚胖,资产注水严重,呈现给外部投资者的是资产负债表失真和利润表失实,与之相对应的是营业现金流指标极其骨感难看。 


即使如此,资本的嗜血性使得造假的受益者如痴如醉。这也是上市公司不同于非上市公司的“魅力”,上市公司造假的基本逻辑是虚增收入和利润,走潜亏路线,完全不会在乎虚增导致多交的税款,因为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股价更高, 大股东和高管们可以通过套现或股权质押方式实现更大的股权价值。在需要平滑利润时,再通过资产洗大澡的方式对资产进行减脂塑形,精巧地利用现行会计准则实现了报表数据的“定制化”需求,在对赌和业绩承诺等商业模式下以假乱真,实现大股东成功套现离场的商业目的。因此,从本质上分析,某种程度上现行会计准则已成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一大利器。 


颠覆大众认知的造假案例屡见不鲜,然而又有多少浮出了水面。曾几何时, 千亿市值的医药行业白马龙头康美药业通过隐匿收入不记账、虚假记账、伪造、 变造大额定期存单或银行对账单,在 20162017 2018 年上半年,虚增的货币资金分别为 225.48 亿元、299.44 亿元和 361.88 亿元,占对外披露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41.13%76.74%43.57%.正如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黄世忠教授在《八问康美药业》一文中写道:“如此丧心病狂地对银行存款进行造假,刷新了财务造假的记录,颠覆了我们对疯狂的认知。”货币资金造假 886.8 亿元的背后折射出什么值得深思。 


诚如史学巨匠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意思表示,文明不同于文化,文化进化到文明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合规性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的不仅是准则的价值取向问题,更需要资本市场宏观层面整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原创作者:北京浩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税务咨询部姚文华。

声明: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