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迁移及注销
    发布时间: 2023-09-20 17:28    

1.企业迁移及注销稽查趋势


随着数字中国快速推进,金税四期、智慧税务双重监管, 企业注销及迁移过程中的税务问题成为稽查重点对象。在消费税、增值税利益的驱使下,近年来,企业遗留大量税务问题导致注销后被税务局稽查的案件在全国各地爆发,被查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上游企业数据异常后被查出虚开发票、偷税漏税、骗取出口退税等各类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迁移及注销财税合规筹划工作迫在眉睫。


2.企业迁移及注销涉税风险


2.1印花税


在很多人看来,印花税是一个小税种,税率非常低,也就千分之一到万分之零点三之间。由于税率低,金额少,因此印花税经常被忽略掉。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像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租赁、购销合同以及经营过程中签订的各种合同都会牵扯到印花税,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把某一项给忽略掉。


印花税属于轻税重罚,罚款金额最高可以是欠税金额的20倍。如果时间跨度很长,还会伴随每天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这就相当可怕了。


印花税采用的是正向列举的方法,凡是《印花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合同,都应该缴纳印花税,相反没有列举的,则不用缴纳。企业应在注销的时候自查一遍,如果发现有没有缴纳的情况,及时补税。


2.2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税[2003]158号规定,公司在注销的时候,很多老板往往会因为其他应收账款挂账太多,被迫按照视同分配股息红利,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通常来说,老板从公司拿钱,就是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的,但是有时候老板是拿钱为公司经营支付货款,又或者购买办公物资等等,这些又和公司经营有关系。那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注销之前,让老板把为生产经营花的钱清理入账,然后进行账务对冲,减少其他应收款挂账,前提是这些费用的发声,必须是伴随真实的业务,要保存相应的票务证据。


2.3账面存货


很多公司在注销的时候,都会存在账面上有存货的现象,如果存在账实不符,就需要缴纳大量的税款,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等,甚至还要面临滞纳金和罚款。因此公司在注销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存货,调整账务,让账实相符,做到大宗存货不怕查。


此外,还涉及诸如账面存货低价销售、账面存货分配给投资者、抵顶工资视同销售等各类问题。对于视同销售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呢?如果是生产性企业,半成品没有市场价,因此可以将半成品抵给员工当做工资,这样可以按照原材料价格视同销售,这样会大幅降低增值税,如果是商业企业,可以使用清偿债务、转产、歇业等原因,进行降价销售商品给员工亲属,再用收到的钱发工资,这样也是可以降低增值税的。


2.4资产损毁


公司一般都会有存货和固定资产,如果存货存在损毁的情况,就需要自查有没有做进项税转出。


如果是固定资产出现损毁,在折旧期以内的,也要注意是否做了进项税转出。如果是在折旧期以外的,那么就不需要做进项税转出处理了。


2.5留抵税额退税


根据财税〔2005〕165号的规定,企业注销后,期初存货中尚未抵扣的已征税款,以及留抵税额,税务机关都是不再退还的。企业可以将相当于该部分进项税额的货物销售给关联公司,产生销项税,同时能给关联公司开具进项发票,将留抵的税额转嫁给关联公司。但是,一定要注意,和关联公司的交易是要有商业理由,真实存在的,虚开发票绝不可取。


3.风险防控建议


3.1建立税务合规体系。既然企业注销后仍然面临被稽查的风险,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企业的税务遗留问题并避免查处风险就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梳理企业经营全环节,识别涉税风险及责任。(2)评价税务风险重点,确定风险管理策略。(3)建立风控组织构架,设置制衡授权体系。(4)建立全面合规体系,完善系统化管理制度。


3.2加强税务筹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税务筹划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通过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交易方式、会计政策等,合理地安排纳税事项,优化税负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活动。税务筹划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不同于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税收政策,制定出符合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税务筹划方案。


3.3聚焦申报纳税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申报纳税是指企业或者个人按照规定的期限、方式、内容和程序,向税务机关报送与纳税有关的资料,并按照规定缴纳应纳税款的活动。申报纳税是一种基本的义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及时核对自己的账目,准确计算自己的应纳税额和应缴纳税款,按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并按时缴纳。